参考资料
科学家访谈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与方精云院士一席谈
第 1 章 种群及其动态 1
第 1 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2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population density)
调查方法:
- 样方法
- 标记重捕法 出生率(birth rate)vs 死亡率(death rate),迁入率(immigration rate) vs 迁出率(emigration rate) 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性别比例(sex ratio,又称性比)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调查种群数量的其他方法)
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7
科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 “J”形增长:
- “S”形增长
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又称 K 值
第 3 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3
非生物因素,林冠层的 郁闭度
生物因素
第 2 章 群落及其演替 21
第 1 节 群落的结构 22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简称群落),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种间关系:原始合作(protocooperation,互惠)、互利共生(mutualism)、种
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捕食(predation)、寄生(parasitism)
群落的空间结构:
- 垂直结构
- 水平结构,镶嵌分布 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niche)
第 2 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33
- 荒漠生物群落
- 草原生物群落
- 森林生物群落
第 3 节 群落的演替 38 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 演替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人类活动的影响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第 3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47
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48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 + 非生物环境
生物圈(biosphere)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分解者(decomposer),食物链(food chain),营养级,食物网(food web)
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4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逐级递减 生态金字塔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matter cycle)/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8
信息(information),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physical information),化学信息(chemical information),行为信息(behavior information)
信息素(pheromone)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命能活动、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3
生态平衡,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机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u of ecosystem),抵抗力稳定性(resistance stability),恢复力稳定性(resilience stability)
第 4 章 人与环境 81
第 1 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2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第 2 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90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和易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
P97 关注生态伦理道德 人类中心论,非人类中心论
第 3 节 生态工程 98
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98
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104
实例
-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