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作用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 Teaching methods for learning task. VS Learn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task.
术语辨析:instruction & teaching
不同点 | instruction | teaching |
---|---|---|
Tradition and preference 使用的传统和偏爱 | 北美 | 英联邦国家 |
Scope of conception 概念的范畴 | 系统性的教学方案设计 | 具体的教学实践获得活动 |
Different meanings and focus 不同的意义和关注点 | 关注方案、教师指导 | 关注实践、过程 |
相同点:Same thing for classroom practices 课堂教学实践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育大辞典》(1997)把教学方法界定为:
- 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
- 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1
《中国大百科全书》(2002)把教学方法界定为:
- 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2
所谓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 (徐继存, 车丽娜 2008)3
几点共识:
- 一是教学方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 二是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体;
- 三是教学方法既包括师生的外显动作,也包括师生的内隐动作。
(二)教学方法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
- 教学模式
- 教学策略
-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 教学技能
- 教学行为
- 教学技能
- 教学手段
- 教学方法
- 教学策略
教学概念关系图
从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过程
- 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教学理论到教学设计
- 依据不同的教学理论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结果。教学设计的三种基本模式: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 第二阶段: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模式
- 不同目标的教学设计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四种基本的教学模式:着眼于信息加工的模式、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模式、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模式和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模式。
- 第三阶段:从教学模式到教学策略
- 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形成不同的教学策略组合。四种基本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策略、相互作用教学策略、体验教学策略和个体独立学习策略。
- 第四阶段:从教学策略到教学方法
- 不同的教学策略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四种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探究教学、模拟教学、合作学习。
- 第五阶段: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技能
-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技能运用。四种基本的教学技能:展示技能、提问技能、论证技能和评价技能。
二、教学方法的作用
-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都离不开具体教学方法的参与。
- 无论是教师中心的教学策略,还是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无论是社会交往型教学模式,还是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无论是传递——接受式学习,还是探索——发现式学习,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孤立的运用。
- 从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通常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方法的转化过程。
- 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及其课程内容的中介和桥梁。
-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
在教学方法理论中,分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既有助于教学方法科学体系的建立,又有助于教师准确有效地选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不同的研究者总是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需要出发,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划分为若干种类。4
二分法
以谁为中心 | 教学方法 |
---|---|
1. 教师 | - Lecture 讲授 - Demonstration 论证 - Lecture-discussion 讲授 - 讨论 - Direct instruction 直接教学 |
2. 学生 | - Discussion 讨论 - Discovery learning 发现学习 - Cooperative learning 合作学习 - Learning centers 学习中心 - Role-play 角色扮演 - Simulataion 模拟教学 - Problem base 问题教学 - Inquiry learning 探究学习 |
三分法(佐藤正夫,2001)
- 提示型教学方法
- 自主型教学方法
- 共同解决型方法
四分法
教学方法体系 | 具体方法 | 特点 |
---|---|---|
1. 教师活动为中心 | 讲授、提问和论证 | 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学生思维的聚合性 |
2. 师生相互作用 | 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同伴教学以及各种基于新课程新理念的新教学方法 | 信息传递的双向性 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
3. 学生活动为中心 | 程序教学、独立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模拟教学、个人阅读学习、独立设计、自我定向学习、家庭作业、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学习等 | 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信息的反馈性 |
4. 实践活动为中心 | 野外旅行、实际考察、研究性学习、临床实习和实验室学习等 |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 |
五分法
- 直接教学
- 间接教学
- 互动式教学
- 独立型教学
- 体验性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真正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对教学方法选择意义的简明表达。
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
- There is no one “right” method for teaching a particular lesson, but there are some criteria that pertain to each that can help a teacher make the best decision possible. 虽然没有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情境,但是却有相应的参考框架帮助教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 the objective of the lesson 教学目标
- physical setting 物理环境
- the subject-matter content 主题内容
- material resources 物质资源
- the available people, time, space 可供选择的人员及时空
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或依据
- 教学规律和原则
- 教学目的和任务
- 课程内容及特点
- 学生特征和水平
- 教师自己的能力
- 教学的时空条件
- 班级人数的多少
- 教学环境和技术
11.3 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 直接教学
- 间接教学
- 归纳教学
- 演绎教学
一、直接教学的运用
教学的七件事
- 引起注意
- 明确目标
- 激发回忆
- 呈现材料
- 引发期待
- 评估行为
- 提供反馈 5
直接教学过程(鲍里奇,2002)
二、间接教学的运用
教育的两个功能就是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发展和独立探究能力的发展。这对于直接教学策略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幸运的是,作为教师,你还可以选择很多参与式的方法。这些间接方法的特点是教师命令较少,但它们费时更多。 ——Kenneth D.Moore6
间接教学的典型案例:讨论法的运用
讨论法的种类
- 全班讨论
- 小组讨论
- 头脑风暴
- 蜂群讨论组
- 任务组
- 专门讨论组
- 辩论
三、归纳教学的运用
- 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的方法就是归纳式教学。
- 它是从对事物的个别现象的观察出发推理出一般原理或法则的思维活动过程。
- 教学的程序是:先给出一套资料或陈述对一个具体事例的观察,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一般原理,再将结论用于新的情景之中。
- 观察→总结→应用
四、演绎教学的运用
- 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的方法就是演绎式教学。
- 它是从一般原理或法则出发,将其运用到具体事件或对事物的个别现象的观察之中。
- 教学的程序是:从一般原理或假设出发,然后进行对具体事件的观察,以验证原理或假设,得出结论或总结。
- 原理或假设→观察或分析→结论或验证
11.4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因
Q: Why do we want to change?
- 技术的进步
-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 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新成果
- 学科内容大为扩展
- 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大对教师因材施教造成困难 7
思考当代教学方法改革原因的四个维度
- 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 理论研究
- 政府的取向和方针、政策的导向
- 实践的呼唤
研究一:关于学生的记忆 About students’ memory • Listening 5% • Reading 10% • Audio-visual 20% • Teacher demonstration 30% • Discussion groups 50% • Practice by doing 75% • The student teaches others, or immediate use of learning 90%8
研究二:调查美国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 A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US • 1. Group discussion 80% 4% • 2. Games/simulations 80% 2% • …… • 32. Essays 13% 28% • 33. Lectures 11% 70%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历程
四个阶段 9
阶段 | 时间 | 特点 | 内容 |
---|---|---|---|
第一阶段 | 20 世纪初到 1949 | 西化到本土化发展 | 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我国的教学法改革开始了自己的本土化历程,如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活教育 |
第二阶段 | 1949 到 1990 | 引入、实验研究 | “程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个别教学法”等。80 年代初期及中期,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学法的改革实验非常活跃,自学辅导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实验、六步教学法实验等 |
第三阶段 | 20 世纪 90 年代 | 理论与科学化探索 | 我国中小学教法改革趋于成熟,有些教学法在原先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开始形成稳定的理论体系,比如尝试教学法发展成为尝试教学理论。 |
第四阶段 |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 | 模式化与整合化发展 | 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外延和内涵,如分组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 |
三、当代教学方法在改革中的特征
- 启发式是当代教学方法的总特征
- 最优化是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终极诉求
- 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为当代教学方法变革提供了现实条件
- 当代教学方法映现出多种课程观念
- 突出主体个性,重视教学方法的探新 10
四、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
- 重视教法→重视学法
- 单一运用→多样运用
- 孤立运用→结合使用
- 单媒介入→多媒辅助
- 课堂指导→远程教学
- 注重统一→强调个性
- 注重认知→强调实践
11.5 教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变革特点
一、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 孔子——学思结合、启发诱导
- 《学记》——“善喻”、及时施教、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
- 颜之推——“勤、博、眼、实”
- 韩愈——勤学深思、博学求精、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 朱熹——“朱熹读书法”
- 王夫之——“知行并进、学思相资、因材施教、积渐不息”
(二)中国现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
-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 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
- 李吉林——“情境教学”
- 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
- 邱学华——“尝试教学”
- 顾泠沅——“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三)西方古代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 苏格拉底——“产婆术”
- 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 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
(四)西方现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
- 杜威——“从做中学”
- 凯洛夫——“知识教育”
- 克拉夫基——“范例教学”
- 赞科夫——“一般发展”
-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
-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
-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
- 加涅——“学习条件”
- 布鲁姆——“掌握教学”
-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 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
-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11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特点
(一)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特点
- 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
- 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
- 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
- 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平台的运用
- 继承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 12
(二)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变革特点
- 强调自主性学习
- 倡导合作性学习
- 提倡探究性学习
- 关注研究性学习
- 提倡问题式学习
(三)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特点
“深度教学”
- 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
- 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
- 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教学
- 基于思辨的教学
- 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
- 基于微课题、微探究的研究性教学 13
什么样的教学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实现?
- 进行 “有限教导”,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
- 进行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 进行 “多元教导”,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 提供 “全景立场”,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性 14
网络环境下教学变革的新特点
- 拓展的教学时空
- 丰富的教学资源
- 多样的教学方式
- 多媒的教学手段
- 虚拟的学习社区
- 强大的学习平台
- 及时的信息交流
- 多元的学习目标
本讲小结
- 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学生和课程学习内容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在本讲中,我们通过了解教学方法的概念与作用,掌握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明白没有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可以适应于任何教学情景,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做出恰当的选择和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对教学方法的历史考察和未来展望,我们明确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
Footnotes
-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713. ↩
-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151. ↩
-
徐继存, 车丽娜. 课程与教学论问题的时代澄明 [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116. ↩
-
余文森, 刘家访, 洪明主编. 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35. ↩
-
(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
(美)Kenneth D.Moore 著;陈晓霞,李剑鲁等译.中学教学方法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
-
王义遒. 教学方法改革: 改什么, 怎么改?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06): 8-10. ↩
-
Geoff Petty. Teaching Today: A Practical Guide, 2004:137 ↩
-
汪丽梅. 我国教学方法改革的历程、经验与方向 [J]. 教学与管理,2010(01):5-7. ↩
-
陈晓端, 张立昌主编. 课程与教学通论 [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7: 340-345. ↩
-
钟启泉. 教育方法概论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7. ↩
-
李朝辉. 教学论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83. ↩
-
朱开群.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J]. 上海教育科研, 2017, (5): 50-58. ↩
-
罗祖兵. 深度教学: “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 37(4): 2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