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基础与《教育论》
一、生平及思想基础
1、生平
- 教师家庭、体弱、喜爱观察、自学、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经济学家》杂志编辑、研究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等问题;
- 1854-1859 年期间,发表《智育》、《德育》、《体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 1861 年,教育代表作 《教育论》。
2、思想
- 实证主义哲学体系
- 孔德 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揭露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描述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表面现象和联系,通过人所感受的经验的实证事实去认识;
- 斯宾塞认为科学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本质;凡是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世界,都是宗教活动的领域;
- 他把哲学与信仰调和起来,坚持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
- 社会进化论:人类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也受进化法则的支配。可以利用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人类社会如同生物体一样,是一个有机体,社会各部分职能通过适当的分工表现出来;
- 在教育上,反对国家重视对贫民的教育。
二、《教育论》简介
- 产生于“人文”与“科学”之争;
- 包含四篇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 抨击传统古典主义教育,倡导科学教育,强调教育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 提出了实用的、偏重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
- 部分内容的观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 批评古典主义教育:装饰大于实用;为了花忽略植物,为了美丽忘记实质;
- 教育应放在对实用知识的追求上,为使人们过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 追求实用的知识就是追求最有价值的知识;
- 知识的比较价值与人的五种活动(直接保全自己生存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建立家庭、抚养子女的活动;与人沟通、交往的活动;闲暇、娱乐的活动);
-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总的答案就是科学”。
2 论智育、德育、体育
一、智育
- 提出了近代课程体系:
- 直接保全自我的活动——生理学、解剖学
- 间接保全自我的活动——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
- 抚养子女的活动——心理学、教育学;
- 尽公民职责的活动——历史学;
- 满足爱好的闲暇活动——油画、雕塑、音乐和诗歌。
- 意义:斯宾塞的课程论体系,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重点,冲破了英国传统教育中“装饰先于实用”的课程,由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代表了近代课程改革的方向。
- “适应自然”的教学法:不能把人为的形式硬加在一个正在发展的心智上;因此:
- 课程的安排上和教学应当从简单到复杂;
- 教学应当从不正确到正确;
- 教学应当从具体到抽象;
- 教学方式的安排要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相一致,按照人类心智发展的步骤来安排教学。
二、德育
- 斯宾塞的道德观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一种行为,如果它当时的和日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行为,就是良好的行为;如果当时的和日后的结果都是有害的行为,就是坏的行为。
- 德育也主张“自然后果”教育;
- 耐心地对待儿童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
- 少发命令,必发命令,要果断和前后一致
- 轻率、粗鲁的管教是缺乏教育力量的表现;
- 为了进行理智的教育,家长与教师应有钻研的精神和教育的机智,能忍耐、自制。
三、体育
- 身体养育和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 社会竞争与体育的关系;
- 在饮食与营养,衣着,游戏,体育运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论述了学习上的体育和体育卫生问题:学习不要过度、疲劳。
本章总结
- 思想基础:
- 实证主义哲学——哲学所依据的科学,只能叙述实证的事实,而不能阐释事实;
- 社会进化论——人类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也受进化法则的支配。
- 教育目的:为完满生活而准备;
- 教育内容:
- 智育:五种活动和课程;
- 德育: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对自然后果的利用;
- 体育:身体养育和训练、饮食和营养、衣着、游戏、体育运动。
思考题
- 结合所收集的资料,试分析斯宾塞课程论的依据和内容是否合理?
- 分析比较斯宾塞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简述斯宾塞在智育中提出的人的五种生活活动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