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观察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观察的含义

  1. 观察——观,是人用感觉器官获取研究对象信息的统称,如看、听等;察,是强调仔细、用心去看、去听。“观”侧重于人纯粹的感官行为,而“察”则是伴随感官行为的思维认知活动。在科学研究中,观察代表对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性、社会性的感官以及理性认知活动。
  2. 教育观察——教育观察是指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者与观察对象直接联系的有目的性、选择性的自我实践过程,教育观察可重复实施,直到研究者获得所需的客观、真实的研究资料。

(二)教育观察的特点

  1. 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
  2. 教育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这使教育研究者能考察观察对象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真实、典型和一般的行为表现。
  3. 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4. 教育观察在一定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其结果的解释也以有关理论为前提。
  5. 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一定工具。

(三)教育观察的功能

  1.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认识该教育现象的比较充实、客观的事实材料。
  2. 教育观察研究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
  3. 教育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二、教育观察的主要类型

(一)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的不同,教育观察可分为自然情景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 自然情景观察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通常会耗费大量的观察时间,且所收材料通常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 实验室观察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因果关系,但对环境的人为控制程度要求较高。

(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观察设备可分为直接观测与间接观察。

  •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这种观察比较直观具体,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仪器或其他如录音、录像、照相等技术手段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这类观察突破了人的生理能力的局限,能扩展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三)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参与进所观察对象群体和活动当中,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这种观察的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获得较深层结构和关系的材料。
  • 非参与性观察则不要求研究者以被观察对象的立场进行观察,而是以“旁观者”身份,采取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观察。

(四)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根据观察实施是否有统一的设计和明确的要求,教育观察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 结构式观察上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
  •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研究者只带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要求,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没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三、教育观察的核心步骤

  1. 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与观察对象
  2. 选择观察的实施类型和途径
  3. 设计观察实施方案
  4. 制定观察记录表
  5. 做好观察前的其他准备
  6. 记录观察资料
  7. 分析材料

四、教育观察的实施原则

  1. 强调研究的目的性
  2. 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3. 注重材料的全面性
  4. 突出样本的代表性

五、教育观察的操作技术

(一)定性观察记录技术

定性观察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粗略的观察纲要,在观察现场对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的非数字化的质化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研究者回忆进行必要的回溯性补充。这类观察通常用于研究者力图以当事人视角获取研究对象的全面资料,主要采用描述记录技术进行观察记录,如日记观察、轶事观察、事件翔实观察。

  1. 日记观察——这是一种记录连续变化和发展的观察方法,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所做的传记式记录。它是一种纵向的记录方式,通常是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段中对同一被试或同一组被试进行重复观察,可以较完整地记录被试在行为、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进程。
    • 优点:内容详实、次序连贯。
    • 不足:观察对象缺乏代表性、观察带有主观性、观察时间过长等。
  2. 轶事观察——该技术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有主题,也可以没主题,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作特别的编码记录。这种记录技术有助于研究者获得观察计划外的突然发现,有利于研究者获得广泛视野中的研究资料,多适用于教育实践者。
  3. 事件翔实观察——这类技术是研究者在一定时间段内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详尽、细致的观察,如对某个或某班学生行为作详细的、完善的记录。这种观察技术侧重于研究者在观察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记录过程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辅助,如照相、录影等,收集的材料既可用于定性分析,也可用于定量分析。

(二)定量观察记录技术

定量观察研究是研究者运用预先制定的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与分析方式进行观察研究。该记录系统明确了观察的具体行为或事件类型、观察的时间单位、观察的样本大小等,观察多以数字化数据形式进行记录和分析,主要采用取样记录技术与检核表技术。

  1. 取样记录技术——取样记录是选择行为或事件样本进行记录,较之描述记录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分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
    • 时间取样是研究者以时间为选择标准,专门和记录在统一确定的时段内所发生的预设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
    • 事件取样是以独立的事件或活动作为选择的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预先设定的事件或活动的完整过程的观察技术,其通过预先确定的活动作为样本推及分析观察对象的一般行为表现。
  2. 行为核对表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观察时根据已确定的观察项目进行检查、对照,核对表格项目的观察内容。
  • 优点:观察目标明确、标准化、简便、成本低。
  • 步骤:研究者预先制定好表格,列出所需观察的项目,然后才能进行观察。
  • 要求:必须在表格上列出具体要求,表格应有一定顺序性,按确定的观察项目依难易程度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