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品德概述
13.1.1 道德与品德
道德品质(moral trait):即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道德(moral):指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品德的心理结构:
- 道德认知
- 道德情感
- 道德行为
谢里夫关于社会规范(social norms)形成的实验,1935
启示
- 社会规范是一定社会群体成员间相互作用、协调的产物,是整个群体行为的标准。
品德发展的实质: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内化过程
13.2 品德心理结构
13.2.1 皮亚杰道德判断
皮亚杰,第一个系统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
对偶故事:A 意外打碎 15 个杯子 vs B 试图偷果酱时打碎 1 个杯子,A 和 B 谁更淘气?
- 根据行为结果判断→他律道德
- 根据行为意图判断→自律道德
儿童玩弹球,并询问游戏规则
- 提出“前道德阶段”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 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 他律道德阶段(道德现实主义阶段)
- 自律道德阶段(合作道德阶段)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原因:
- 认知结构的发展
- 同伴互动
13.2.2 科尔伯格道德判断
- 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
- 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两难故事(moral dilemma):含有复杂的道德价值两难冲突。海因兹与癌症药
Link to original
水平 阶段 道德推理的特点 不应该偷的理由 应该偷的理由 前习俗水平 1 以处罚与服从为定向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 不是偷大东西,不会受到惩罚 前习俗水平 2 以工具性相对主义为定向 妻子对他不好的话,就不必要偷 妻子一向对他好,他应该为她去偷 习俗水平 3 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偷窃会使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家人带来耻辱 为妻子偷药,是好丈夫应该做的事 习俗水平 4 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合情合理,但偷窃犯法 偷东西是不对,但不这么做的话,他没有尽到丈夫义务 后习俗水平 5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 偷药来救妻子,这不是正常夫妻关系的契约义务。但他偷了,这是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为 法律是应该改变的——为了救人。稀有药品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 后习俗水平 6 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救妻子命无可非议;但别人也可能需要这种药,偷对别人不公平 生命最宝贵,这是无条件的道德义务。为救命去偷是值得的
- 前习俗水平:规则是外部的,基于个人的需要和感知进行道德判断
- 阶段 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服从权威或者规范是为了免遭惩罚
- 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遵守规则是为了获取奖赏或者满足个人目标
- 习俗水平:认同和内化了外部规则
- 阶段 3: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按照“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社会赞许
- 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基于服从规则和法律以维持社会秩序的信念而遵守规则
- 后习俗水平:超越现实道德约束
- 阶段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尊重法制,但也意识到法律是人定的,不适应社会时理应修正
- 阶段 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考虑道德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
13.2.3 道德情感
本我、自我、超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本我:非理性的,寻求需要的即时满足
- 自我:理性的,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活动,通过制定现实的规划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 超我:即良心,会监控自我的想法和行为,是一种支配个体趋向社会规范的力量。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儿童逐渐将父母的批评以及社会的批评内化成超我,即良心。 良心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自觉地用道德来规范行为,抵制外界诱惑。 若他们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意向,就会感到自责和内疚。
道德原则的内化,即超我或良心的出现,是道德成熟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诸如内疚等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潜在决定因素。
移情(empathizing):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移情的作用:
- 引发道德情感
- 促进亲社会行为
- 抑制侵犯与违法行为
13.2.4 道德行为
抗拒诱惑(resistance to temptation):在具有诱惑力的情景中,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动上不致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抗拒诱惑是判断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个体对道德规范的内化程度。
赏罚控制:运用赏罚的方法培养品德
- 行为合乎道德标准→给予奖赏
- 行为不合乎道德标准→给予惩罚
注意:
- 惩罚不等于体罚
- 影有节制地使用惩罚
- 需阐释为什么要惩罚
模仿/观察学习:以效仿榜样的行为方式或行为模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 & 罗斯
启示:
- 对有道德的行为给予表扬
- 对非道德的行为实施配合讲道理的惩罚
- 给儿童提供道德自律的榜样
练习题
1、某司机为运送急症病人超速行驶。小明看到此情形后,指责该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应该受到惩罚。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明最有可能处于()。 A. 前道德阶段 B. 自律道德阶段 C. 他律道德阶段 D. 习俗水平
2、小明认为超速行驶的司机并没有错,因为超速可以为司机节省时间。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小明最有可能处于()。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他律道德阶段
3、以下不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A. 内疚 B. 羞耻 C. 移情 D. 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