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教学艺术的内涵

历史回顾:

  • 孔子的“启发式”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中“度”的把握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 海特/Gilbert Highet 《教学的艺术》(1951)
  • 马扎诺/Robert J. Marzano 《教学的艺术与科学:一个有效教学的综合性框架》(The Art and Science of Teaching: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 , 2007)

内涵

  • 所谓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得巧妙、教得有效、教出美感、教出特点”。  四个方面:
  1. 所谓“教得巧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能技巧,使教学呈现出灵巧和智慧,而不是使用蛮力强制学生学习。
  2. 所谓“教得有效”,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
  3. 所谓“教出美感”,是指教师遵循美的规律进行教学。
  4. 所谓“教出特点”,是指教师在独创性教学中逐渐凝结个性特色,形成独特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1

解读:

  • 教学艺术是一种课堂表演艺术
  • 教学艺术依赖教师的实践智慧
  • 教学艺术是生成性的教学行为
  • 教学艺术追求的是生成性结果

12.2 教学艺术的特点、功能及分类

一、教学艺术的特点

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是教师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教学知识、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机智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哪些特点呢?创造性、形象性、关系性、情感性、即时性、审美性、个性化…

  1. 历时性和差异性结合而成的层次性
  2. 继承性和能动性结合而成的可掌握性
  3. 传授性和教育性结合而成的实践性
  4. 科学性和创造性结合而成的灵活性
  5. 经验积累与理论素养融合而成的机智性
  6. 一般技能与个性风格匹配而成的个人独特性
  7. 表演性和实践性统一而成的形象性
  8. 情感投入与行为表现结合而成的审美性 2

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指教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教学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属性。

二、教学艺术的功能

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功能

  1. 陶冶功能
  2. 增效功能
  3. 谐悦功能

教学艺术对教师的功能

  1. 克服倦怠
  2. 价值体现
  3. 专业化认同 3

三、教学艺术的分类

分类标准维度内容
时间和空间时间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教学艺术
空间中国的、外国的教学艺术
级别和类别级别小学、中学、大学教学艺术
类别普通学校、特殊学校教学艺术
学科和对象学科性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其它学科教学艺术
对象范围集体、个别教学艺术
结构和功能过程结构备课、上课、评改、辅导以及总结艺术
功能目标德、智、体、美育教学艺术
内容和手段内容呈现教学再现、教学表现艺术
手段使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艺术
方式和方法影响方式明示、暗示教学艺术
具体方法教学讲授、谈话、讨论、实验以及演示艺术

研究教学艺术的分类,对认识各种教学艺术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它们不同的特点,熟悉它们各自的特长和局限性,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形式,提高教学艺术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12.3 教学艺术的基础

教学艺术的基础

  1. 生理学基础
  2. 心理学基础
  3. 美学基础
  4. 教育学基础 5

一、生理学基础

  • 感官的特性——教学艺术的风格是个人独具、与众不同的。它是教学主体的气质、个性的深刻而具体的表现,而其最终的物质根源则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不同类型。
  • 大脑的功能——人的大脑是教学艺术得到理解和解释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
  •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教学艺术主要通过感性的活动形式,以人的感官为主要影响渠道。6

二、心理学基础

  • 感知觉与教学艺术——感知是人的心理最初级的形式或活动,是外界信息输入人或输出信息的主要渠道。教学艺术的表现与接受离不开感知觉。
  • 记忆与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高效率地记忆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变无知为有知。
  • 想象与教学艺术——与教学艺术直接相关的想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即“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7
  • 思维与教学艺术——思维的作用在于使教学艺术主体对教学艺术的表现和理解更深刻,能悟出艺术美的真谛,找出美的规律和法则。
  • 情感与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以情感性为特点,当然与情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要遵循情感发生与发展的规律。
  • 个性与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学主体的个性化的表现,要遵循个性发展与表现的规律,因此与个性心理学直接相关。8

三、美学基础

  • 教学艺术以给人带来美感为根本特点,因而,它必须以美学基础,遵循美的规律和法则。
  • 教学艺术与美学的联系是全面的、深刻的。马克思在区分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时,强调人的生产与动物生产最大的不同点之一是,人能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美是有规律的,二是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9

四、教育学基础

  •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或形式,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艺术必然要以教育学为科学基础。
  • 教育学作为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所揭示出的教育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都是教学艺术创造所必须依据的。10

12.4 教学艺术的形成

一、教学艺术形成的价值及目标

  • 教学艺术形成的价值
    • 教学艺术形成有助于丰富教师发展的内涵,提升教师发展的层次。
    • 教学艺术形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履行教学责任。
    • 教学艺术形成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职业认同。
    • 教学艺术形成及运用可以让教师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美。
  • 教学艺术形成的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方法与策略目标
    • 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艺术的课堂生成

  • 方法运用、技术运用、技能运用、技巧运用(教学机智)

三、教师教学艺术的养成

  • 明确认识、钻研知识、熟悉教法、热爱学生、苦练功夫

四、教学艺术形成的保障系统及策略

教学艺术形成的保障体系

  • 心理保障系统
  • 审美保障系统
  • 社会保障系统

教学艺术形成的策略

  • 成为发展型教师
  • 确立教学艺术形成自觉
  • 开展行动研究
  • 进行反思性教学
  • 参与观摩研讨 11

五、教学艺术风格的内涵及特征

教学艺术风格的内涵

  • 教学艺术风格,简称教学风格,它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体现,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

  • 独特性
  • 稳定性
  • 发展性

六、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1. 教学风格孕育阶段
  2. 教学风格萌芽阶段
  3. 教学风格创造阶段
  4. 教学风格成熟阶段

七、教学艺术风格的培养途径

  • 要有乐教精神,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性事业
  • 要有良好的教学修养
  • 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 注意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 12

12.5 课堂教学的艺术

一、教学过程的艺术

  1. 导课的艺术
  2. 提问的艺术
  3. 结课的艺术
  4. 启发的艺术

导课的艺术

  • 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求。
  • 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 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13

提问的艺术

  1. 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
  2. 讲求教学提问的方法与艺术
  3. 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14

启发的艺术

  • 比喻启发、故事启发、直观演示启发、表情动作启发、设疑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点拨启发 15

结课的艺术

  1. 画龙点睛、突破时空
  2. 首尾呼应、相对完整
  3. 干净利索、适可而止 16

二、教学语言艺术

  • 切实提高内部修养的质与量
  • 在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中锻炼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 在教学语言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 17

语言幽默艺术

  1. 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2. 要善于发现、精选用于并巧于开发各种幽默源
  3. 要认真探讨并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奥秘与表述幽默的技能
  4.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幽默能力 18

三、教学非语言表达艺术

  • 由忽视到重视非语言表达的运用
  • 掌握一定的非语言表达的“词汇”和非语言表达技巧
  • 自觉遵循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表达的原则 19

四、教学板书的艺术

  • 精心构思、整体设计
  • 合理布局、虚实相生
  • 配合讲解、示现适时
  • 师生合作、共同参与
  • 写字作画、技巧娴熟 20

五、教学评价的艺术

(一)教学评价方法

  • 考试评价法
  • 小组评价方法
  • 作业评价法
  • 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 随机评价方法
  • 展示式评价方法

(二)教学评价原则

  • 导向性原则
  • 自主性原则
  • 多元化原则
  • 激励性原则
  • 非正式原则
  • 实效性原则 21

本讲小结

  •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教师,应识记教学艺术的内涵、特点、功能及分类,掌握教学艺术的形成过程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而教师教学艺术修养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和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为此,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整体的总结和反思,通过连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Footnotes

  1. 李如密. 教学艺术的内涵及四个“一点”追求 [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7).

  2. 王升主编. 现代教学论 [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 244-248.

  3. 陈晓端, 张立昌主编. 课程与教学通论 [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5: 353-354.

  4.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102-107.

  5. 张武升. 教学艺术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31-45.

  6. 张武升. 教学艺术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31-34.

  7. 张武升. 教学艺术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35-40.

  8. 张武升. 教学艺术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0-42.

  9. 张武升. 教学艺术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2-45.

  10. 张武升. 教学艺术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5-47.

  11. 王升, 赵双玉. 论教学艺术形成 [J]. 教育研究, 2006(12): 61-65.

  12. 陈晓端, 张立昌主编. 课程与教学通论 [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7: 363-367.

  13.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179-182.

  14.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59-370.

  15.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23-228.

  16.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197-199.

  17.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70-273.

  18.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92-396.

  19.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99-305.

  20.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32-342.

  21. 杜德栎, 范远波. 现代教学艺术论纲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