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皮亚杰:建构主义第一次浪潮;个人建构主义 维果斯基:建构主义第二次浪潮;社会建构主义
荷兰儿童故事画家里欧尼 《鱼就是鱼》
何谓“建构”?出自建筑行业,建筑建构是指建筑者把事先准备好的零部件拿来组装成一个新的结构。知识建构即学习者基于自己的先前经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注意:建构主义并非一种具有明确界定的学习理论,可以算作一种理论思潮,其本身流派甚多。
6.1.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与客观主义相对立,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
- 行为主义隐含客观主义知识观
- 信息加工理论隐含客观主义知识观
-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相对性和复杂性
- 知识是人在活动中创造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
- 个体对外在世界和客观知识建构起个人特异性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正确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填上掉下来的吗?不是的,是从实践中来的。——毛泽东
皮亚杰建构主义反对:
- 经验论——照相机理论
- 先验论——投影机理论
理解就是创造。——皮亚杰
建构主义——个性化画作
知识观的实践意义
- 客观主义:学生接受知识
- 建构主义:学生创造知识
6.1.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学习不是在接受现成知识
- 学习要超越给定的信息
-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知识建构过程的三个特征:
- 主动建构性
- 情境性
- 社会互动性
-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由教师、同学和其他辅助者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 学习就是共同体内部(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与对话。
6.1.3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pec.2005.05.004
- 教学不是在传递现成知识
- 教学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6.2 个人建构主义
6.2.1 生成学习理论
举例:没有标题的洗衣机使用说明书
对新信息的意义的理解是通过外界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生成学习理论,[美]维特罗克 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而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域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意义的生成是依赖于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和外在信息的相互作用
- 先前知识经验设计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启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以及非结构性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转变错误观念,建构起正确的知识。
6.2.2 探究学习
建构主义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施瓦布(Joseph J. Schwab, 1961) 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 提出问题
- 收集数据
- 形成解释
- 评价结果
- 表达结果
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围绕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
-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让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性问题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 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做法
- 呈现问题情境
- 研究问题
- 重新研究问题
- 交流与汇报
- 反思与评价
- 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做法
探究学习旨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灵活的知识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
6.3 社会建构主义
6.3.1 情境性教学
- 知识的意义具有情境性
- 传统教学隐含着的假设:知识是去情境化的,可以从学习和应用该知识的情境中抽象出来
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
- 知识是情境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应用该知识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即知识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活动中产生的,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
- 知识的意义不完全是由脱离了情境的抽象的知识符号决定的,而是受到学习和应用这个知识时的活动、背景和文化影响的
- 同一个符号或者同一段话,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是不同的
- 知识所赖以产生的问题情境、被发明创造的必要性、实践价值
情境性教学(situated instruction):让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的活动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本特征:
- 真实的任务
- 情境化的过程
- 真实的互动合作
- 情境化的评价方式
情境性教学模式
-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将学习活动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 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确定真实事件或问题,就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 情境性认知:人的认知植根于一定的物理、社会和文化情境下的活动之中。
- 分布式认知: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分布式学习(distributed learning):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6.3.2 支架式教学
支架(scaffold) 教学支架(scaffolding):
-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辅助教学的技术;
- 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的一种暂时性的切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支持。 包括建立支架与逐步撤除支架的过程。
教学支架的形式:
- 示范:对正确操作任务提供示范;
- 解释:说出相关步骤或解法的理由;
- 类比:做个类比,提示学生相关方法;
- 铺垫:提供一个简单的结构、或者前提性问题;
- 分解:把复杂任务分解成较小的、简单的任务;
- 提供框架:为完成任务提供框架结构或指导大纲;
- 提供工具:提供数据处理、文字处理或者可视化的工具;
- 提示:促使学生将注意聚焦在任务的相关方面;
- 提问:促使学生以有效的方式思考任务;
- 反馈:经常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反馈。
教学支架的形式、数量和程度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年龄和需要等因素。
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使共同活动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认知学徒制: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合法的边缘参与:徒弟在手工作坊之中经历的学习过程
- 干边角活,用基本工具——初级任务——核心任务
6.3.3 合作学习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一种以异质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 2-6 人一组;
- 以协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
- 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 在促进各人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约翰逊兄弟
- 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组员们意识到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同伴的学习负责;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荣辱与共
- 面对面的相互促进(Face to Face Interaction):组员之间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如阐述、共享、聆听、创造等;
- 个体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每个组员必须承担并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每个组员的作业必须受到测验和评估,保证不能有人“搭便车”;
- 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为了协调各种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必须做到:
- 彼此认可和信任;
- 彼此进行准确地交流;
- 彼此接纳和支持;
- 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 小组自加工(Group Processing):亦称“小组自评”,指小组成员反思小组在某一活动时期内,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和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
合作学习的模式
- 学生小组成绩分担法(STAD, student team-Achievement Divisions),斯莱文
- 教师讲演
- 小组练习
- 全班测验
- 计小组平均分或个人进步分
- 小组 - 游戏 - 锦标赛(TGT, teams-games-tournament),斯莱文
- 教师讲演
- 小组练习
- 组间配对竞赛
- 小组计平均分,根据标准获得奖励
- 交错搭配(jigsaw),阿诺森
- 学生分组承担阅读任务
- 各组承担相同子任务组员组成专家组讨论
- 各位专家返回本组分享
- 测查学生所有子任务
- 计小组的分和个人进步分
- 团队辅导的个别化(TAI, team assisted individualization),斯莱文 等
- 小组以自己的速度学习不同单元
- 组员相互帮助、检查作业
- 最后单元进行测验
- 计小组平均分和单元测试通过频次颁发小组奖励
6.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外在(铄)学习(external learning):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
学生学到的,顶多不过像是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几把钥匙或几个铜钱而已。学生所学的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马斯洛
人本主义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以及在学习和教育上的主张:
- 内在(发)学习(internal learning),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
- 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
- 全人教育,卡尔·R·罗杰斯(Carl R. Rogers, 1902-1987)
- 罗杰斯的教育理想: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全人”或“功能完善者”
- 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使个人的行为、态度、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 自由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去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真理和智慧。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 需要遵循的三条原则:
- 真诚一致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同理心
- 需要遵循的三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