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理?
- 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看法
- 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协调关系
顺畅的沟通,永远是组织的主题之一。
为什么需要管理?
- 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有哪些协调的方法?
- 劳动生产、 科技生产
- 战争:掠夺
- 道德:约束欲望,宗教——善、忍
- 贸易交换
- 组织联合
- 管理
- 功能: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
- 效率:投入、产出比
- 效益:目标达成度
效果=效率 + 效益
管理有效性理论的运用
- 效率、效益两者不可偏废
- 效益第一位
面对一件事的思维方式:
- 先了解这是一件什么事?——询问调查
- 这件事是否需要解决?要不要做?——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 这件事应该由谁来做?——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
- 可以什么时候做?——紧急度和重要度,重要度优先
- 怎么做?能不能做?——计划制定和评审
要事优先始终是管理的基本原则。
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 科学的决策→(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持续改进完善
- 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 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配置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
- 领导工作:指导、协调、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
- 控制工作:检查和监督——着力于纠偏。
管理的实质
- 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 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
如何对待规章制度?
- 规章制度是什么?——组织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高效率、落实导向、保证做对的事,并把事情做得更好。
- 组织中为什么需要规章制度?——有章要循
- 规章制度能否违反?——目标导向:不能为了维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而置组织目标于不顾
-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如何处理?——一般情况下按章处理,特殊情况* 下酌情处理
* 什么情况是特殊情况?
- 特殊范围:
- 目标一致;
- 规章失效。
- 酌情原则:目标有利原则
- 前提:情况紧急且条件确认
管理基本思维方式
- 首先学会说“很难说”,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
- 从分析“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什么人”“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入手
- 面对一个问题时,总体而言,要“统统摆平”,即:
- 目标导向,综合协调
- 破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 树立“兼容并畜”的思维方式
- 面对一个管理问题时:
- 具体从“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着手
- 树立“责任在我”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