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育心理学
记忆方法:
- 重复学习法
- 尝试背诵法(自我测试法)
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自我测试本身就能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是一门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教学相互作用过程基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
- 学习心理
-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 学习迁移
- 不同类型的学习(知识技能、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策略、品德和态度)
- 教学心理
- 教学设计
- 教学策略
- 课堂管理
- 教学评价
- 学生心理
- 学生心理发展
- 学生个体差异
- 教师心理
- 角色和地位
- 专业品质、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
- 师生互动
- 专业成长
本慕课集中在学习心理和学生心理上两个部分,重点讲解较难理解的理论。
1.2 学习心理
1.2.1 学习的界定
学习(learning):由于经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行为的变化
- 表现新的行为
- 改变已有行为
- 行为频率
- 行为速度
- 行为强度
- 行为复杂性
- 行为倾向
行为潜能
- 如记忆、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相对持久的”:大多数专家认为,行为改变持续的时间太短(如几秒钟)就不能算作学习
与经验相对的非经验:本能、遗传、成熟、疲劳、适应、创伤、用药等
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 人类学习、动物学习、机器学习
1.2.2 学习分类
- 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Gagne, 1985)
- 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能运用语言陈述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
- 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 又译为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能够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
-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能够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
- 态度(attitude):影响对人、事和物做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 运动技能(motor skills):通过身体动作质量(如敏捷性、准确性、力度和连贯性等)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
- 学习形式和性质分类 奥苏贝尔(Ausubel, 1994)
- 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
- 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 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个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此改变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 正式学习(formal learning):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工作后的继续教育中发生的学习,是通过课程、教学、实习以及研讨等形式进行的;
-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由学习者自主的、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场合、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而进行的学习。
1.3 教师心理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教师期望效应的两种类型
- 自我应验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
- 维持性期望效应
维度 | 高能力期望 | 低能力期望 |
---|---|---|
任务指派 | 有意义任务 | 无意义任务 |
课堂提问 | 挑战性问题 | 事实性问题 |
课堂反馈 | 提示思考 | 思考机会少 |
学习责任 | 比较自主 | 不太自主 |
作业布置 | 综合理解题 | 基础知识题 |
激励反馈 | 真诚感激多 | 真诚感激少 |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多 | 自我评价少 |
师生关系 | 独特需求者 | 非独特需求者 |
课后错题: 昊昊在幼儿园的时候还不能用铅笔在纸上沿着复杂图形描线,到了二年级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是一个学习的例子吗? 正确答案:也许,但这个变化也可能简单地归于生理成熟。
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 正确答案:动作技能
下面哪种学习属于内隐学习? 正确答案:形成数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