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希腊文化教育概述
本节主要探讨古希腊三个时期的文化教育概况
- 荷马时代(前 1100 年 ~ 前 800 年)
- 城邦制时代(前 800 年 ~ 前 500 年)
- 希腊化时代(前 330 年 ~ 前 30 年)
一、荷马时代的文化和教育
1、德国人谢里曼的发现:爱琴文明(前 3000 年)
2、荷马时代与《荷马史诗》
3、荷马时代的教育特点
- 尚未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 教育的内容以军事知识、技能为主;也注重演说能力的培养
- 重视道德教育——歌颂英雄的品质和美德
4、荷马时代教育的影响
- 《荷马史诗》成为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教材;对英雄主义的肯定,也是对竞争文化的鼓励;
- 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希腊人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成为希腊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 荷马时代教育中所具有的既注重个性发展又重视群体利益、既强调实干又注重雄辩的特点,为后来希腊教育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城邦制时代的文化和教育
1、希腊城邦的形成及社会构成(前 8 世纪中叶):公民 - 普通居民 - 奴隶
2、希腊城邦的特征(法国学者 维尔南 的概括):君权的解体、公共空间的出现、言论和理性的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的巨变、自然与人为规定的区分。希腊城邦的产生使公民自由成为可能。
3、希腊的科学与学校
- 科学:趋向于发现规律和建构理论,形成抽象话语。
- 学校:以传播科学精神为目标,重视通才教育。
4、智者派教育活动
- 智者也称诡辩家,是产生于前 5 世纪后期主要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 智者派代表人物包括 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
- 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智者派教育活动的贡献:
- 文化传播
- 创立“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 确立了政治教育
- 推动了教育思想发展
- 促进职业教师的形成
三、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和教育
- 希腊化时代 1;
- 希腊化时代文化和教育的变化:
- 希腊文化和教育制度得到传播;
- 希腊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利亚城;
- 初级学校教育内容主要局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
- 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为文法学校所取代,偏重于知识教学,体育和美育被忽视;
- 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除了原有学校外,又出现新的学校和雅典大学。
2 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
- 斯巴达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构成
- 斯巴达实行举国皆兵的体制 2
1、斯巴达的教育目的
- 以培养军人为唯一目的。
- 教育的任务是使每一个斯巴达人能在长期和严肃的训练中,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战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
- 斯巴达实行严格“优生”和“优选”制度。只有那些体质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
2、斯巴达教育的过程和内容
- 7 岁以前主要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 7 岁至 18 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远、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
- 18 岁起,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ephebia );
- 年满 20 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
- 30 岁时,经过宣誓,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3、斯巴达教育的特征
- 斯巴达人把教育看作最重要的国家职能和社会职能;
- 建立公共的国家教育机关以教育青年一代;
- 整个教育过程注重对儿童的体育与军事训练,培养勇敢、坚韧和爱国主义精神;
- 注重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
- 雅典的地理环境。
- 经梭伦(前 594)和克利斯提尼(前 509)的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隶主民主制度过渡
1、雅典教育的目的
- 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 教育目的的多样性。
- 人的身心的自由、和谐发展是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
2、雅典教育的过程和内容
- 7 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 7 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 7 岁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学校和文法学校;
- 12-13 岁左右,进入体操学校学习;
- 15-16 岁,大多数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人则进入国立体育馆;
- 从 18-20 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 20 岁,经过宣誓,被授予公民称号。
3、雅典教育的特征
- 它把城邦的政治与青少年的个人发展结合在一起,注重二者的统一,形成了最早的公民教育。
- 在个人教育上,追求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强调体力与脑力的和谐,使人的才能、倾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了最早的自由教育。
3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 苏格拉底(前 469 ~ 前 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 他的家庭、父母和他个人的特点。
- 青年时期的初等教育;
- 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
- 70 岁时被奴隶主民主派指控不信神,传播异说,腐蚀青年而被判处死刑,最后饮毒酒而亡。
一、“自知其无知”
- 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和善的东西,却自以为知道。
-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 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
- 这一思想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苏格拉底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与学生进行对话,共同探寻真理的过程。
二、“德即知识”
- 他认为,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人能为善或不能为善,主要在于是否具有关于善的真实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 他明确把人分为真正懂得善的人和不懂得善的人。懂善的人有美德,反之则无。知为善,无知为恶。
- 一个人知善而不行善是自相矛盾的。
- 当一个人认识到真理和善以后,就应当义无返顾地去追求,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也称 “产婆术” ,是一种对话法。
1、运用“苏格拉底法”的原因
- 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知识不是灌进去的,需要教师引导出来。
- 十分注重自我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2、苏格拉底法在教育史上的意义:
- 提供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
- 教学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知识的探求者。
4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 柏拉图(公元前 427 -公元前 347),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
- 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 20 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 8 年。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
- 前 387 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近 40 年,直到逝世。
一、理念论与“学习即回忆”
- 理念论与“理念世界” 和“现象世界”;
- 人心中的理念是生来就有的,但理念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形式存在着,要使它为理性所认识,要借助于感觉的激发,才能把心中固有的理念回忆起来。
- 知识只不过是通过感性的激发,而引起人的回忆,通过思维反省而回忆起人心中固有的理念。
二、灵魂说与“哲学王”
- 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部分和欲望部分。
- 理性部分 — 统治者 — 智慧;
- 激情部分 — 辅助者武士 — 勇敢;
- 欲望部分 — 农民及社会的下层 — 欲望;
-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哲学王”的 — 即国家的统治者是集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人。
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 公民的子女为国家所有,由国家负责其养育和教育。
- 重视学前教育,应从幼年开始;
- 7 - 17 岁接受普通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体育;
- 18 - 20 岁,青年们要接受两年军事训练;
- 20 - 30 岁期间要研究高深的科学理论,三艺;
- 30 岁以后,学习哲学;
- 35 岁以后,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
- 到了 50 岁时,成为最高统治者。
5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 亚里士多德(前 384 - 前 322 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 前 367 年后,他师从柏拉图,在柏拉图的学园学习和从事教学工作长达 20 年;
- 前 343 年,亚里士多德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
- 前 335 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
-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一、灵魂说与教育
- 灵魂说
- 植物的灵魂——营养、繁殖
- 动物的灵魂——情感、欲望
- 人的灵魂——思维、推理
- 自然教育思想
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
- 身体 — 体育(0-7 岁)
- 情感 — 德育(7-14 岁)
- 理性 — 智育和美育(14-21 岁)
二、自由教育思想
- 教育的两个目的:公民教育和自由教育
- 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自由学科;
- 所谓闲暇时间是指受教育者可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无须为生计所操劳。
- 所谓自由学科,主要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
三、知识论和求知方法
- 知识论:“类”的提出 :亚里士多德认为“类”代表“全体”,是以一统万的。在他看来,感觉所获得的只是个别的,零碎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类”里面去,才能够理解这些知识;
- 求知方法:下定义、三段论
思考题
- 如何认识古希腊城邦文化的一般特征?评价其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影响。
- 比较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 如何认识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尝试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 如何认识柏拉图的理念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影响?
- 如何认识和评价亚里士多德知识论和自由教育主张?
Footnotes
-
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 330 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 30 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在 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逐渐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来自 百度百科) ↩
-
相关电影 《斯巴达300勇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