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英国的教育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教育
- 教育具有宗教性和贵族性特点;
- 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传入时开始的,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
- 文艺复兴以后出现公学(社会上层阶级享有的);
- 宗教改革的英国国教教育。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教育
1、许多教育家和团体主张教育革新,改革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
- 培根:知识、归纳法、学习自然学科;
- 弥尔顿: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科学的,开设广泛课程的实科中等学校;
- 洛克:批评当时的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不良的学校环境,主张请教师进行家庭教育以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2、学园的建立
- 学园是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
- 1662 年由一些非国教派的大学教师开办。学园保留古典教育课程,有较高的水平,重视近代课程。
- 18 世纪以后,许多教师在自由和科学的思想指导下创立了许多有名的学园。
3、普及初等教育
- 1601 年的“济贫法”和“学徒法”,关注贫困问题和贫困儿童教育;
- 英国宗教团体发挥作用;1698 年,英国国教派成立了“基督教知识促进会”,1701 年,又成立“国外福音宣传会”。创办招收贫苦儿童的具有慈善性质的教义问答学校;
- 关于贫苦儿童教育和就业问题的争论。
初等教育的发展是近代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
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
- 工业革命的产生对英国社会和教育的影响;
0、学前教育,欧文 创立学前教育机关
1、初等教育
2、教育领导权变化——对教育的干预
- 1833 年《教育补助金法》:每年拨 4 万英镑的款项,以弥补私人捐款的不足和补充建立贫苦儿童的校舍。
3、中等与高等教育
- “公学调查委员会”与“文法中学调查委员会”
- “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
四、工业革命后英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1870 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 法案规定,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兴办学校,并由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等学校;对 5-12 岁的儿童实施强迫教育;
- 1870 年的初等教育法,是英国一次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的尝试。
2 近代法国的教育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
- 宗教改革以后,教育权主要掌握在天主教手中;
- 17 世纪,一些新教派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教义。詹森派 反对教育中对儿童的横加指责和滥用惩罚。
- 启蒙运动中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主张: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 康多塞:提出了关于由国家举办世俗学校的教育计划,主张实施世俗性的、普及的、男女平等和免费的教育;
- 雷佩尔提:强调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实施普及初等教育和物质保障上;
- 拉瓦锡:重视民族工业的知识和技术教育。
三、19 世纪的法国教育
1、拿破仑时代的教育改革
- 建立起了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 建帝国大学(并非教育机构,而是一种教育领导体制),全国划分 27 个“大学区”;
- 《帝国大学令》:规定法国的教育要培养忠于帝国、忠于皇帝的公民,同时,规定仍要把天主教作为法国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
2、初等教育
- 基佐法案(1833 年):在每一乡镇设立一所初等小学,在 5000 人以上的市镇设立一所高等小学,在每一省设立一所师范学校,为小学培养师资。
- “费里教育法”(1881-1882):三原则:义务、免费、世俗性。
3、中等教育
- 国立中学、市立中学
4、高等教育
-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 学科设置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文科改变了原有的预科性质,成为独立的专业。神学科的地位下降,并由法学科取代,医科和理科也开始受到重视。
3 近代德国和俄国的教育
一、近代德国的教育
1、17-18 世纪的德国教育
- 初等教育:1559 年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令,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 中等教育:文科中学、骑士学院、实科中学;1708 年,席穆勒在哈勒创办“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 高等教育:新式大学 - 哈勒大学、哥丁根大学
2、19 世纪的德国教育
二、近代俄国的教育
1、彼得一世前后的俄国教育
- 18 世纪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开办普通学校、设立专门学校、创建科学院;
- 1775 年莫斯科大学;设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不设神学系;
- 1786 年《国民学校章程》:在各省要设立 5 年制的中心国民学校,在每个县城设立 2 年制的初级国民学校,一律实行免费;
- 1802 年,成立教育部;
- 1804 年,颁布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国民教育章程》和《大学及附属学校章程》;
- 1815 年后,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各级学校的等级性加强,宗教教育突出。
2、农奴制废除以后的俄国教育
- 乌申斯基:俄国教育理论的探索方向、初等教育、女子教育和师范教育;
- 1864 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
- 60 年代的教育改革还推动了女子中等教育和大学的发展。
4 近代美国的教育
一、美国独立以前的教育
- 13 个殖民地,形成了北部、中部和南部不同特色;
- 初等教育:主妇学校、市镇学校;
- 中等教育:拉丁文法学校、文实学校;
- 高等教育:哈佛学院;
- 美国独立前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宗主国英国教育的移植。
二、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以前的教育
- 实行联邦制,形成了各州具体管理教育的体系;
- 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 · 曼;
- 公立中学运动;
- 建州立大学;1862 年《毛雷尔拨地法》:各州凡有国会议员 1 人,联邦政府拨给州 3 万英亩土地,创办“自由与实用教育”学院。
三、南北战争后美国的教育
- 教育领导体制:设立了教育总署,协调各州教育的发展;
- 学前教育:伊丽莎白 · 皮博迪 在波士顿建立了第一所私立幼儿园;
- 初等教育:帕克,昆西教育更新运动;
- 中等教育:6-3-3 学制,中等教育 7 大目标;
- 高等教育: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初级学院。
5 近代日本的教育
一、明治维新前日本的教育
- 影响日本教育的思想文化:中国的儒学、日本的国学(和学)、西方的兰学 1
- 教育机构:幕府直辖的学校、藩学、民众的教育机构——寺子屋;
- 福泽谕吉:《劝学篇》、“兰学塾”。
二、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教育
- 设立文部省,负责全国教育;
- 1872 年《学制令》: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
- 1879 年《教育令》:中央放宽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控制,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
- 1886 年《学校令》;
- 1890 年《教育敕语》;
思考题
- 英国导生制学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 德国洪堡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 简述《毛雷尔拨地法》,并分析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点有哪些?
- 分析英、法、德、俄、美、日这六个国家近代教育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