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及其重要性
激励=激发 + 鼓励
组织的生命力来自于全体员工的热忱。
激励机制与动力机制
对人性的认识
- 自然人:人是动物,具有动物的本能情欲、学习能力、求生本能;
- 经济人:人是高度理性的,其行为依据于他们的理性思考;生性好争且很自私,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
- 社会人:人是社会人,其行为受到社会群体规范的制约;每个个体都受法律规章和伦理道德的制约;
- 复杂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由于受社会教育的程度的不同和不断地接受着社会的教育,因此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何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中的“本”是指:
- 本源:主体——出发点、归结点
- 根本:基础——依靠点
- 资本:核心竞争力——支撑点
以什么人“为本”?
- 组织内外各方面的人、群体的人、个体的人
- 高层和员工
- 个体和群体
- 组织内部和外部
以“人的什么”为“本”?
- 人的各个方面
- 每个人的利益诉求
- 每个人的心理感受
- 每个人的价值观点
-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以人为本”不是:
- 以人为本≠以人情为本
- 以人为本≠以个人为本
- 以人为本≠松散的管理
- 以人为本≠无条件满足要求
正确领会“以人为本”
- 企业倡导“以人为本”,但当其亏损时采取了裁员的行为,请问这是否与“以人为本”相违背?
- 管理确实要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但这里的人并不一定是个体,个体的利益与群体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以群体的利益为重。
- 某企业的核心理念是“快乐”,认为“快乐”最重要,结果某员工以其当天“不快乐”为由不来上班,管理者应该如何面对?
- 管理理念和规则要根据人性特点,扬善抑恶,违背人性的理念和制度都是不可能持久的。
动机理论:行为的产生
动机理论
- 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
- 一个人愿不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干劲是大还是小,全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 动机是鼓励和引导一个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的内在力量。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 着重点 | 代表理论 |
---|---|---|
内容型 | 从研究需求入手 着重探讨什么东西能使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 | 需求层次理论 成就激励论 双因素理论 |
行为改造型 | 从行为控制入手 着重探讨如何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 归因理论 强化理论 |
过程型 | 研究一个人被打动的过程 着重研究行为产生、发展、改变和结束的过程 |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人的需要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
- 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两类因素:
- 保健因素
- 激励因素
-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
- 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为核心的
- 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弗洛姆:期望理论
- 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与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
- 激励力量( M )=效价( V )×期望值( E )。
亚当斯:公平理论
- 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
- 每个人都会根据对投入产出的比较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
斯金纳:强化理论
- 人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保持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
- 几种行为改造策略:
- 正强化:对正确的行为及加以肯定或奖励
- 负强化:通过人们不希望的结果的结束,而使行为得以强化
- 不强化: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既不奖励也不惩罚
- 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
- 综合策略:指对某人的不同行为采取一种以上的策略
激励原理与原则
基本原则
- 愿意做——激励的手段必须针对被激励者的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而且要随着被激励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 能够做且做好——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培训和授权等手段,创造条件使被激励者能够采取相应的行为,并通过明确目标要求引导和规章规范其行为;
- 继续做正确的事——根据被激励者的行为结果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给予公平的奖惩,而且奖惩的内容必须能够影响被激励者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
激励的基本方法
- 工作激励
- 成果奖励
- 培训教育
总结:
-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工作目标的,因此,激励人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 激励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在于了解被激励者的内在需求;
- 使外在的激励手段与被激励者的内在需求相结合是激励的要旨。
激励下属的方法
- 以理念引导、以目标诱导
- 用其所长、做其所愿
- 尊重其人格、回馈其业绩
工作积极性=F(兴趣×能力×报酬)
兴趣 | 能力 | 报酬 | 工作态度 |
---|---|---|---|
0 | 0 | 1 | 无能为力 |
0 | 1 | 1 | 完成规定的 |
1 | 0 | 1 | 尽力而为 + 无成就感 |
1 | 1 | 0 | 尽心尽力 + 抱怨 |
1 | 1 | 1 | 乐于工作 |
企业需要采取的措施
-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 提供竞争上岗的机会
- 提供轮岗和培训学习机会
- 实行试用期和见习制度
- 给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
- 建立职业晋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