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问题与问题解决

11.1.1 问题及其分类

问题(problem):指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lan Robertson, 2004) 问题包含的三种成分:

  1. 给定信息
  2. 目标
  3. 障碍

问题分类 根据界定是否清晰分为:

  • 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
  • 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解决方法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比较维度结构良好问题结构不良问题
条件全部呈现部分呈现或冗余
目标界定清晰确定模糊、不清晰
答案标准唯一/封闭的多样的/开放的/无答案的
解决方案唯一的、固定性的多种方案
所涉及的知识常规的、组织良好的不明确的
学科单一学科跨学科
评价标准单一多样化

根据问题解决时是否有对手分为:

  • 对抗性问题
  • 非对抗性问题

11.1.2 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的模式:

  • 传统观点
    • 桑代克:试误说(trial and error theory)
    • 苛勒:顿悟说(insight theory)
  • 信息加工观点,代表人物 Niwell & Simon
    • 问题的三个方面:
      1. 初始状态
      2. 目标状态
      3. 操作
  • 现代认知派模式
    • 基克解决问题过程的模式(Gick, 1986)image.png
      1. 理解和表征问题
        • 识别有效信息
        • 理解信息含义
        • 形成整体表征
        • 进行问题分类
      2. 寻求解答
        • 算法式(algorithm)策略: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 启发式(heuristic)策略:个体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子策略:
          • 手段 - 目的分析法:将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字母表最终达到总目标,如汉诺塔游戏;
          • 逆向反推法:在寻求解答时从问题目标状态开始逐步倒推到初始状态;
          •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级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 尝试解答或执行计划
        • 可能涉及到要避免一些系统性错误(bug)
      4. 评价结果
        • 方法之一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者证伪这种解答的证据

爬山法与手段 - 目的分析法的不同:后者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问题解决的过程的五个阶段,杜威

  1. 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
  2. 识别出问题
  3. 收集材料并对之分类整理,提出假设
  4. 接受和拒绝试探性的假设
  5. 形成和评价结论

11.1.3 问题解决的训练

除了以上一般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面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结构不良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 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
  • 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
  •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 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 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
  • 实施、监察解决方案
  • 调整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问题的刺激特点:在个体解决一个问题时,问题中的事件和物体将以某种特点呈现在个体面前,如空间位置、距离、时间、时间顺序,以及物体当时表现出的特定功能。
  2.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邓克尔(Duncker, 1945):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用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3. 反应定势:个体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
  4. 酝酿效应: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个体先把问题|暂时搁置,过了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往往效率更高。

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培养:

  1. 鼓励质疑
  2. 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
  3.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4.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5. 辅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6.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练习题: 1、一定能获得问题正确答案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算法式 2、判断:结构良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X)

11.2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或创造力(creativity)

  • 创造产品
  • 创造过程
  • 创造个性

创造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产生新异的、适合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Sternberg & Lubart , 1999)

不同学派对于创造性的本质的不同看法:

  • 行为主义与联想心理学:“新奇的联结”
  • 格式塔心理学:“心理场”
  • 精神分析理论与心理动力学:“无意识意愿”
  • 人本主义:“个性”
  • 智力心理学:“思维发散性”

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的特征:

  • 流畅性: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尽可能多的思维火花,产生尽可能多的方式和方法,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想和观念。
  • 变通性:指克服个体已有的思维框架和定势,按照某种新视角、新观念、新途径来思索问题的思维特征。
  • 独创性:指产生不寻常的和不落常规的反应的能力。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

  • 智力
  • 大脑右半球
  • 知识储备
    • 张力观(tention view)
    • 地基观(foundation view)
  • 动机与个性
  • 环境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等)

如何训练创造性思维?

  •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 分合法(synectics)
  • 联想技术
    • 自由联想技术
    • 定向联想技术

练习题:功能固着体现了()对人思考问题的影响。 正确答案: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