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种观点是在吸收凯洛夫教育学的观点基础上形成的。

  1. 认为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首先,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其次,要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到实践应用的认识过程。
  2. 同时它强调,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理解、掌握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点就在于,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引导性、教育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所有教学行为有效发生的背景和基本条件。因为,交往是师生之间相互深入对方内心,了解对方需求、想法、态度等,并且相互产生具有针对性的作用与回应的基本通道。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3、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参见前面 教学的意义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有两种模式:

1、“传授 - 接受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阶段 1

  1. 引起求知欲
  2. 获取感知(感知事物的实际状态)
  3. 理解知识
  4. 巩固知识
  5. 运用知识
  6. 检查效果

2、“引导 - 探究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阶段

  1. 创设情境
  2. 发现问题
  3. 提出假设
  4. 探究结论
  5. 实践检验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 学生主要通过间接经验来学习
    • 间接经验的发展功能:凝聚了人类集体的生活智慧,学习间接经验可以使学生的发展超出个体经验的局限,达到人类已有的水平;
    • 学生个人时间与经历的有限,决定了他不能时时、处处都能直接经历和体验。
  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 直接经验的发展功能:能使学生获得亲身经历、感受、体验,这是知识内化和身心素质形成的基础。
    • 凡是学生缺少直接感知和经验的事物,一般需要从直接经验的获得开始学习。
  3. 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与互动中落实学生的素质发展
    • 由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各有自身的发展功能和局限,因此,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需要将这两者结合,并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 知识与智力的相对独立
    • 知识是人类在生活实践或科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活过程的认识的结果。知识常以语言文字、数理逻辑等符号加以记录和呈现。
    • 智力是指人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等品质。
  2. 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 知识学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材料和活动途径。
    • 良好的智力是保证知识学习过程顺利、有效的条件。一个人学习知识的深度、速度、牢固度等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
  3. 实现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的统一
    • 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并不必然是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剪刀差”。
    • 只有合理组织的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的内容、难度、方式)才能实现知识掌握与智力发展的统一。
    • 知识学习要与其他促进智力发展的途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1.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2 联合作用的过程: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取向的学习,必须同时突出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
  2.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 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人对事物认识、理解的广度、深度,从而影响人对事物的兴趣、态度、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 非智力因素的好坏,会从认知动力、态度、意志等方面,为智力活动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促进。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 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主动性发挥的条件: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以及对人的发展规律的不熟悉,决定了他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2. 学生主动性的有效发挥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机制,决定了教师作用必须以学生主动活动为对象、内容和目的

5、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

  1. 知识教学要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课程知识中内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知识教学的过程也蕴藏着大量的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
  2. 知识影响人的思想的条件:知识教学要引起人的感受、情感、体验,并与人的生活或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如此,知识就能影响人的思想。

Footnotes

  1. 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实例理解

  2. 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只智力活动之外,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如兴趣、动机、性格、意志品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