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俗的)人文主义教育
- 文艺复兴是发生于 14—16 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
- 人文主义反对神性,高扬人性,提出了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开始了西方近代教育的进程。
一、文艺复兴运动及其意义
- 概念:Renaissance 再生;主要是古典文化和艺术的复兴;
- 内容: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
- 形式:从复兴古代文化始,创新新文化;
- 特点:乐观主义、世俗主义、个人主义,突出的是人文主义;
- 路线:产生于意大利,扩展至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
- 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 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宗教束缚、提倡个性自由;
- 要求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
-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沉重打击了神学世界观,倡导了新的方法论,使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获得了新生,为近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人文主义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
1、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 维多里诺 的教育思想
- 简介: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师、拉丁语学者和数学家
- 评价:“意大利新教学中最有能力的教师”
- 教育实践:创办了“快乐之家”(又称“自然学校”)
- 教育原则:
- 为儿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 学校应是一个亲密的集体,儿童和老师应在朋友般的亲密气氛中生活和学习;
- 学校要对儿童负责,培养儿童良好的纪律;
- 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允许儿童个性的发展,给予适合他们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学习任务。
2、法国和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
- 拉伯雷 的教育思想
- 简介:法国的人文主义作家和教育家
- 代表作:《巨人传》;新旧教育的对比
- 教育主张:在令人愉快和富有刺激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教育、身心发展的教育和认识所有事物的教育
- 教育活动:
- 教育内容:丰富、多样;
- 教育形式:寓教于乐、轻松愉快;
- 师生关系:平等、自然。
- 蒙田 的教育思想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思想家和散文作家
- 代表作:《散文集》;培养判断力和主动性
- 教育主张:“教育跟随自然”,把儿童培养成具有自由精神的“绅士”;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赋予儿童以爱和理解
- 培养新人的方法:首先,要培养儿童的判断力;其次,使用自然的、多样的、自由的教学方法。
- 伊拉斯谟 的教育思想
- 简介:北欧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
- 代表作:《愚人颂》、《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正确的教学》等
- 教育主张:
- 批判经院主义教育禁锢儿童的心灵;
- 肯定教育的作用。认为好的教育可以使人“神圣”,错误的教育会使人“堕落”;
- 教育要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智慧的人;
- 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游戏和故事;
- 正确的教育方法:尊重、因材、直观。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 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提倡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追求一种新的教育,并注重扩大教育的对象;
- 创建新型的学校机构,使教育环境自然化;
- 在注重人文学科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自然知识;
- 尝试和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人文主义教育的影响:
- 打破了中世纪僵化、封闭的教育体系,带来了清新、活泼的风气;
- 主张从身心两方面强调人的存在和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教育观念;
- 从自然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开始注重对教育环境的改善,为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
一、宗教改革及意义
- 性质:宗教改革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市贫民和农民为主力,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支柱罗马教会的宗教革命。
- 原因:
- 德国分裂;教会腐败;思想解放;
- 1517 年,教皇利奥十世批准出售“赎罪券”;马丁 · 路德《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95 条论纲)。
- 结果:天主教内部分裂出了新教,摧毁了基督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对西欧各国至高无上的统治。
- 主张:“因信称义”、“人人皆僧侣”、新的天职和善功、政教分离;
- 影响:
- 宗教改革不仅提出新的主张,也使教育开始重视实际,教育得到一定的普及,下层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育;
-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为近代欧洲教育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新教教育
1、路德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 特点: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下办教育;
- 主张和实践:
- 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人类可以没有天堂,但必须有学校;
- 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宗教上的教育);
- 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他的学生梅兰克顿、斯图莫在文科中学上的实践;
- 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
2、加尔文 新教的教育主张和实践
- 改革特点: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国家应当从属于教会,是教会的工具;所有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
- 主张和实践:
- 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体化;
- 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和实践
- 改革特点:国家和教会联合;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平等一致。
- 主张和实践:
- 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资助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 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教会负责信仰方面的监督。
三、天主教教育
- 性质:反宗教改革;
- 产物:耶稣会派和耶稣会学校;
- 代表:西班牙神学家 罗耀拉;
- 特点:耶稣会教育重点是中等和高等教育; 用古典文化为天主教服务;也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改革耶稣会学校和教学;
- 措施:1599 年,制定《教育计划》,作为所有耶稣会学校共同的办学规章;
- 管理: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寄宿制;免费教育;
- 目的:培养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和教士,使学生绝对服从天主教会,为教皇效忠;
- 课程:
- 初级部:初级文法、中级文法、高级文法、人文学科、修辞学;
- 高级部: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宇宙学、形而上学、天文学;
- 神学部:以神学为主,主要教材是《圣经》、托马斯 · 阿奎纳的著作。
本章小结
- 人文主义教育是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在教育中的反映;许多教育家通过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宣扬自由和个性,提出了新的不同于古代的教育模式;但仍具有古典和贵族教育的特点;
- 宗教改革中的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是带有宗教色彩,他们强调宗教教育为主,世俗教育为辅,通过教育来传播教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了普及的教育。
思考题
- 试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 比较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 比较新教各派教育改革主张和活动的异同。
- 比较文艺复兴教育和宗教改革教育的异同点。